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社会责任报告
(2020年度)
目录
1.前言
2.政治责任
3.阵地建设责任
4.服务责任
5.人文关怀责任
6.文化责任
7.安全责任
8.道德责任
9.保障权益责任
10.合法经营责任
11.后记
一、前言
1.媒体概况。
澎湃新闻于2014年7月22日正式上线,是全国第一个由传统媒体《东方早报》向新媒体整建制全面转型的产品,也是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重点打造的新媒体产品。2020年,澎湃新闻坚定不移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持续提升全媒体内容的供给力、舆论场上的引领力、产业链上的赋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媒体内容供应商、新型交互传播平台和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截至2020年底,澎湃新闻客户端用户数已达18300万,在全网60余个渠道进行分发,形成了强大的矩阵传播网络。
2.媒体社会责任理念。
澎湃新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发挥主流新媒体优势,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3.媒体在2020年度获奖情况。
2020年,澎湃新闻作品《马上评丨没有一条生命是为了牺牲而存在》《毒气,余生》分别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文字评论)、三等奖(融合创新);6件作品分别荣获第二十九届上海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澎湃新闻原创视频部《大国大桥》系列短视频荣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非剧情类单元年度优秀短视频(非新闻类)。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澎湃新闻记者魏凡荣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澎湃新闻赴湖北疫情报道团队荣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此外,澎湃在线“内容风控智能平台”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成为输出主流媒体内容风控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有益探索。
二、政治责任
2020年,澎湃新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让主流声音充盈互联网舆论场。
1.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守正创新,巩固壮大主流舆论。
澎湃新闻高度重视宣传解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始终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等在首页首屏头条突出呈现。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澎湃新闻历时半年筹划大型全媒体专题“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系列报道”,制作《H5|浦东,传奇未止》《浦东十二时辰》等主题鲜明的新媒体产品,生动呈现浦东的历史性巨变和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坚定信心。
2020年11月,策划“浦东十二时辰”系列短视频。
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专门设“为民立法典”专题,以可视化、互动问答、实践模拟等新媒体表现形式,立体化地解读阐释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的历史脉络、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其中,《H5|50个问答,看如何守护你一生》,点击量超2000万,舆论反响热烈。
2020年5月,推出交互产品《为民立法典》。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澎湃新闻推出“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专题策划,聚焦福建三明如何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从特稿、评论、视频、H5、海报等维度呈现“三明实践”,相关原创报道在全网总点击量超3亿,形成强势传播。
2020年11月,推出“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主题策划
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澎湃新闻在2020年持续推出“最后的脱贫户”、“追忆尼玛扎西”、“大国小路”、“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等系列报道,为新时代书写下鲜活注脚。
2.践行主流新媒体使命,在舆论引导中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澎湃新闻在国内主流媒体中最快上线“抗疫”频道,先后派出21名记者奔赴湖北抗疫前线,累计进入疫情危险区域300多次、下沉至疫情防控一线数千次,包括“逆行”红区拍摄《在武汉丨重症ICU的生死直击》、创新推出以医护人员为叙事主体的“查医生援鄂日记”系列报道,凝聚网上网下“同心圆”。
2020年4月,上线“查医生援鄂日记”专题。
3.以建设性舆论监督推动司法公正。
澎湃新闻秉持专业的新闻素养和高度的法治精神,于2018年起最先介入、持续追踪报道张玉环案,以把握好时度效的原则开展舆论监督,有效推动该案的再审改判。2020年江西高院宣判张玉环无罪释放,彰显了司法机关有错必纠,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决心。
4.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2020年,澎湃新闻所属英文新媒体第六声主动设置议题,为中国打好疫情阻击战争取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相关报道不仅获得英语世界主流媒体等的转载和援引,还不断获得非英语世界如法国《回声报》等多语种主流媒体的引用和转载,成为其报道中国的稳定可靠信源。
2020年末,第六声还开辟“中国好故事”译文专栏,编译国内媒体或优秀公众号的长文,获得一批西方主流媒体机构记者编辑和精英读者的喜爱和转推。
三、阵地建设责任
澎湃新闻坚持内容为王,坚持技术赋能,坚持传播创新,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互联网主流舆论阵地。
1.加强全渠道平台分发,全力布局立体化的传播矩阵。
积极探索外延式的矩阵化平台扩展,加快打造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网络传播平台。内容聚合开放平台“澎湃号”,汇聚政务号、媒体号和湃客号3大领域的优秀创作者。截至2020年底,入驻的包括中央部委、地方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在内的各类政务号超2万家;各级各类媒体号800余家;湃客机构/个人创作者超3000个,初步形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内容创作者生态。
注重全渠道平台分发。截至2020年底,澎湃新闻在全网60余个渠道进行分发,形成以澎湃新闻App为核心的多平台联结的矩阵式传播体系。
2.创新新媒体报道思路,持续推出融媒体爆款产品。
2020年,澎湃新闻在主旋律和正能量报道领域,持续推出传播度广、点击量高、口碑好的融媒体“爆款”产品,如上线《致敬医者仁心》《虹镇老街》《如何运作一座容纳1461张病床的方舱医院?》《看见盲人眼中的世界》等,引发刷屏热转。
澎湃新闻协同输出多个“刷屏式”的战疫新媒体产品。
在战疫报道中充分彰显媒体担当。仅2020年1月至5月,澎湃新闻就推出470余场直播、5200余条短视频、370余张海报,协同输出多个“刷屏式”战疫新媒体产品,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例如,新媒体交互产品《H5|给他们写封平安信!这里有4万在鄂抗疫医护的名字》,仅自有平台点击量就超2000万,收到6.8万点赞和3万余封平安信。
3.全面实现自主创新研发,打造全链条的内容生态服务商。
2020年,澎湃新闻围绕内容生态产业链,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维度出发,在技术、素材、加工、审核、版权等领域进一步布局,打造全链条的内容生态服务商。
澎湃新闻打造“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
2020年7月,澎湃新闻在已有的新媒体整体解决方案基础上,推出“π系统”2.0版本,进一步加速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媒体融合相关的赛道。
四、服务责任
1.开设多元板块内容,及时准确刊发政策信息和惠民信息。
依托新媒体平台优势和影响力,澎湃新闻以新媒体形式开展新闻信息服务,如推出《解忧杂货铺·新冠疫情心理健康100问》《一张思维导图看懂民法典》等新媒体产品,有效发挥主流新媒体信息服务作用。
澎湃新闻设有时事、视频、财经、文化、生活等多个板块,并下设“中国政库”“绿政公署”“法治中国”等栏目,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及时准确刊发全国和上海的政务信息、惠民政策信息等内容。
2.持续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推进城市智库、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平台建设。
澎湃新闻下设消费者权益保护栏目“澎湃质量报告”,直面维权难点,深入调查报道。如推出“快递业泄露个人信息调查”、“双十一”消费维权指南等报道,有力维护公众权益。
及时反映民情民意,例如,澎湃新闻集结政务号优质内容,先后推出“疫情防控工作问题建言征集”“全国复工复产指南”等新媒体产品,相关政务号所隶属的政府管理机构主动对接公众建言,进一步推动完善防疫措施。
澎湃新闻“问策上海2025”专题报道
澎湃新闻致力于推动媒体智库化转型,2020年,下属澎湃研究所推出 “上海26特色园区跟踪调研”“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等深度调研报道,同时开展“长三角议事厅”“澎湃下午茶”等活动,有效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
3.积极开展公益及慈善募捐活动,推动构建专业、科学、理性的社会公益生态。
澎湃新闻积极履行媒体社会责任,通过“公益湃”专栏,记录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助力构建良好的社会公益生态。同时,通过开机屏、海报等形式,积极发布扶贫助学、世界地球日等公益广告超百余次。
2020年9月,传薪计划获中国慈展会“抗疫特别奖”。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澎湃新闻联合发起“传薪计划”公益项目,重点为牺牲英雄的子女提供长期教育支持和陪伴关怀。同时,发起“‘买鄂’助力湖北农产品推广月”活动,为湖北滞销农副产品搭建从宣传到购买的无缝对接平台。
澎湃新闻还主动策划“物产中国”年度扶贫公益项目,历时8个月走进15个贫困县,以新媒体形式呈现当地物产故事,全网曝光量超过4亿,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该项目还获得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年度推荐公益传播奖”。
澎湃新闻“物产中国”年度扶贫公益项目。
五、人文关怀责任
澎湃新闻一直高度重视媒体社会责任,注重呈现人文关怀的力量,做有温度的新闻。
1.将眼光聚焦普通民众的需求,围绕重点、难点、痛点议题推出一系列重要策划。
澎湃新闻2020年持续推出“上海社区行”“加油奔小康”等专栏报道,反映群众关于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解读上海如何通过激活社区细胞让城市充满活力,增强“人民城市”的向心力。
澎湃新闻一以贯之地践行主流新媒体社会责任,2020年 “雪域童年”支教行动以“云课堂”形式再次启动,这也是澎湃新闻(东方早报)自2006年起持续开展的爱心支教项目。
2.在灾难和事故报道中坚持使命责任,做有温度的新闻,严格遵守“最小伤害原则”。
澎湃新闻注重从人性化的视角,以人文关怀精神来面对灾难事件的采访报道,把握好采访的时度效。
例如,《新冠肺炎治愈者:经历生死后,更热爱生活》等人物报道,以独到的视角,富有人情味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灾难下人的生存和情感状态,凸显人性之光。
2020年7月洪灾期间,澎湃新闻选派精干力量深入抗灾一线,回应社会关切,将笔尖、镜头对准抗灾救援的动人场景,策划推出“洪水之中”系列短视频和H5产品。
澎湃新闻深入防汛抗灾一线,生动讲述抗灾救援的动人场景。
此外,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敏感新闻和负面报道时,澎湃新闻始终坚持权益保护,注重细节处理,例如通过化名、打马赛克、声音处理等方式,避免因采访产生“再生伤痛”。
3.在视频报道等领域积极探索,坚持有态度有温度的报道,凸显人文精神。
澎湃新闻积极探索视频报道新模式,将新闻性、新媒体形式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凸显人文精神。例如,推出《看不见的世界》《“小马云”:被命运选中以后》等关注少数群体和边缘人群的视频报道,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传递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六、文化责任
澎湃新闻高度重视传承传统文化,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繁荣发展文化、推动提升科学素养、提升文化自信的责任。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表现形式,丰富叙事手法,奏响“中国梦”。
澎湃新闻坚持在报道中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正党风、淳民风、好家风、树新风,宣传中国梦。
国庆节期间,澎湃新闻推出“高铁看中国”系列专题,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规划成就和中国之美,总点击量超1.5亿。连续推出的六篇“坐着高铁看中国”评论报道,增加了“山河无恙、家国梦圆”“迟来的春节”两大分主题,以扎实的论述实现高远的立意,《焦点访谈》对此予以报道。
国庆节期间,澎湃新闻推出“高铁看中国”系列专题。
澎湃新闻还策划设立“文化润疆”专题,以文化作为交流、交融的舞台,书写出从“东海之滨”到“祖国西陲”的绵绵沪疆情。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打响“书香中国”等品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澎湃新闻开设“2020上海书展”专题,推出《上海书展“破圈融合”,线上线下感受人民城市的热情》《【社论】书声回归城市,城市回归日常》等一系列深度报道,挖掘人民城市书展的独特魅力。
2020年8月,澎湃新闻开设上海书展系列专题。
澎湃新闻还连续3年合作推出“建投读书会”,邀请三十六位国内社科领域知名学者,策划“上海史”“大师”“江南”三大系列,于2020年集结成《江南纪》出版,弘扬传统文化。
3.高度关注科技创新、文教事业发展最新成就,做好群众科普工作。
科技和教育报道一直是澎湃新闻关注的重点,并开设了“科技湃”“教育家”等专题栏目。
2020年澎湃新闻推出“嫦娥揽月”“走,去火星”等专题,全方位报道我国探月工程、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记录我国在这个“航天大年”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2020年11月,澎湃新闻关注中国探月工程。
同时,围绕在上海举行的顶尖科学家论坛,澎湃新闻推出了“新科诺奖得主来了”等新媒体产品,对多位参会的顶尖专家进行独家专访,凸显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吸引力。
七、安全责任
2020年,澎湃新闻继续将导向管理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工作,夯实党员干部、采编人员的思想基础,强化责任担当。
澎湃新闻切实履行总编辑负责制,强调将报道安全意识贯穿到新闻采编全流程中,由网站总编辑对网站导向总体把关;始终严格落实三审责任制,原创报道执行四审,重大重要报道上报党委会、编委会;强调精编精校,着力防范安全刊播事故。
2020年以来,澎湃新闻全面梳理采编流程,对审核签发流程进行了全面盘查,压紧压实责任,对澎湃号落实基于信用分制和等级制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澎湃新闻已建有应急响应制度,确保网站稳定运行、稿件安全刊播。
八、道德责任
澎湃新闻要求采编人员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经过严格自查,2020年未发现涉及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和新闻敲诈的违法违规人员。澎湃新闻坚持新闻真实性,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内容,尊重原创保护版权。
澎湃新闻要求,记者在常规新闻采访活动中,应向采访对象表明身份、出示新闻记者证,根据采访实际及需要,向被采访单位开具采访公函或单位介绍信,严格规范采访活动。
同时,澎湃新闻建立投诉举报处理制度,于网站首页公布举报电话、开设举报入口。对于公众举报,安排专人及时处理,尽快答复,接受社会监督。
九、保障权益责任
澎湃新闻重视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加强员工培训和队伍建设。
1.依法保障新闻从业人员薪酬福利权益。
澎湃新闻依法为员工签署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五险)和住房公积金,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规定对员工按月发放高温津贴。员工享受每年一次的定期体检,并按国家规定享受法定节假日,如遇需安排加班的情况,公司依法向员工支付加班费或者安排补休。
2.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业务技能。
澎湃新闻注重员工培训,每年都通过三级培训机制加强员工政治素质、业务技能的培训。2020年,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培训的基础上,围绕媒体融合发展主题开展了“新闻图片的编辑原则与案例分析”“新闻短视频的融合生产与传播”等九场专题业务培训。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保障新闻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根据《新闻记者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澎湃新闻认真做好记者证申领、注销、年检等工作。同时,严格规范申领人员的范围,仅限本单位正式在职,从事采编岗位工作一年以上且有新闻采编从业资格的人员。
澎湃新闻注重加强从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对于侵害记者合法权益,甚至阻挠记者正常采访活动的行为,坚决制止,并提供保护和支持,建立紧急事件快速处理通道。
十、合法经营责任
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和相关规定,履行合法经营责任,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规范化水平。2020年,澎湃新闻未出现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罚的情况。
1.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经营管理。
澎湃新闻严格遵守法律、遵守网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坚持守法经营,建有规范的财务制度、审批制度、经营管理制度、流程管理制度。
2.坚持采编与经营“两分开”。
澎湃新闻严格区分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边界,明确采编人员和经营人员的工作职责,严禁采编人员从事经营活动,坚决抵制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等不正之风。
3.强化广告审核管理。
澎湃新闻严格审查广告内容,对刊登广告实行四审制度,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准确、合法合规。2020年未出现刊登违法违规广告行为。
十一、后记
在改正以往不足之处的同时,澎湃新闻结合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和措施。
2020年,澎湃新闻根据业务发展和导向管理的需求,对照国家网信办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澎湃号全面落实基于信用分制和等级制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落细入驻账号资质审核,进一步加大对违规账号的处置处罚力度,加强内容生态治理,推动清朗有序的网络内容生态建设。
在技术保障措施上,澎湃新闻还引入了以机审为基础的保障体系,所有稿件正式发布前都须进行机器审核,从而进一步完善审核能力。
下一步,澎湃新闻将继续深入坚持导向管理,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承担互联网主流新媒体的责任担当,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
责任编辑:钟煜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