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会在欲望的支配下做事,就会遇到困境和挫败,绝大多数人的困境都一样:欲望大过能力。困境怎么破?需要通过成长来自我提升,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是学习,学会走路、说话、穿衣服是学习,在学校里的是学习,在职场、社会上学到东西也是学习。
善于学习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用以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找明方向,我分享一个通用版:算力体系。任何通过学习和思考得到的东西都在体系之内,无论往前追溯多少年,往后展望多少年,无论你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已然迟暮的老人,无论你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甚至外星球、异世界的,算力体系都有效。
通过体系你会知道很多东西即便有用也不需要学。它可以帮助你发现最迫切想要的是什么。结合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功利性学习,你会逐渐进入以逸待劳的正循环状态。
那么什么是算力体系?一个人的能量大体分为四部分,可以与计算机做类比:资源-硬件;能力-算法;认知-数据;精神力-操作系统,四者综合就是一个人的算力,用来解决你遇到的任何问题。越复杂的体系能实现的功能越多越强大,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功能没法比,算力差异巨大的人也如此。
资源
无论在任何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最看重、最梦寐以求的“资源”:出身、长相身材、天赋、人人平等的时间和精力、人脉资源以及可支配利用的客观世界的物资等。
出身、天赋这种没法选择的不提,我们只研究可操控的,资源里面提升算力效果最快的就是增加人脉资源。调用别人的算力,群策群力,很容易发挥1+1>2的效果。比如,组成团队,能获得几何级的算力增益。
但是光认识一个人可不能算你的资源,你得能调用才算,尤其是关键时刻能调用。很多人拼命挤进圈子,得到的除了虚荣什么都没有。想要别人成为你的资源,你起码得能驾驭恩、威、感情、利益、信仰其中至少一条逻辑。
恩:父母恩、师恩、救命之恩等
威:威严、算力碾压带来的威慑力
感情:亲情、友情、爱情等
利益:小到个人交易,大到商业合作,万事万物皆可交易
信仰:党派、宗教团体等组织的思想根基
至于时间和精力这种资源,虽然人人平等,但是能做好时间和精力管理的人无形中就获得了巨大的资源优势。
最后,客观世界那些不属于你的资源怎么调用,答案就在下面要讲的内容当中。
能力
能带来自我实现最直接有效的,可以成为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个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天生自带的用于学习的通用能力,以及各行业、学科领域内的能力(包括专业工作类、体术类、艺术类等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学会并且反应个人偏好的能力)。
通用能力就是学会走路、说话这些使用的能力。里面最重要的两个:一个是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等,这其中思维能力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之后会详细讲;另一个是情商,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对增加人脉资源效果很好。对于天生高情商的人来说,它会很像被动技能,自然而然就会用上。而那些天生情商比较低的人,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把它练成主动技能。不过难点在于:由于人性本就复杂多变,而且人会说谎,所以情商的学习和纯理科类知识相比较的难点是很多时候会没有及时、准确的反馈,你就不知道自己错没错、错在哪。但是,好消息是就如同学习其他能力一样,大量学习各种心理学的“公式”、“定理”,并多加运用和练习就能逐渐看清“门道”,提升效果显著。可以从情商最简单的部分入手:每个人由主观意愿引发的行动都希望得到反馈,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就希望自己的意愿得到满足,包括被尊重的意愿。
行走人世间,先要养活自己,如果你没有优越的资源条件,那就需要掌握至少一样可以变现换钱的能力,比如毕业证、各种考试换来的专业工作,或者学些插画、舞蹈等手艺类的技能,以及研究其它新兴行业里的机会,通过接私活、散单、教课赚钱。但是这些也最容易内卷,抗内卷就要靠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商品特性:稀缺。AI崛起的时代,如果不主动学习成长,很难提高自身稀缺性。很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被动成长,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是年龄的增长和人性的积习,没有太多积累下来的东西。
什么是被动成长?比如长高变重,体能各方面都比小时候强了;掌握基本社交能力、低端工作能力等等,基础教育提供的学习都算是最逆人性的付出了。这其中有些人可能是被最坑娃的技能“夸小孩聪明”洗礼过,导致逆商很低,容易形成固定思维,放弃主动成长。
不过,好消息是近些年最重要的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大脑具有终身可塑性。
要想快速主动成长,就要讲到弹性最大、最具爆发力的思维能力。想要调用不属于你的资源,主要就靠这个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维能力就是“渔”。唯有掌握思维能力才可以做到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以不变应万变。虽然它跟基因有关,但是后天培养提升效果更好。
思维能力按照功能分类大体有以下几样:
发散思维,或者说创造思维、横向思维:大脑天马行空、四处发散的一种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多解、多变的思维能力,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
逻辑思维、纵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把感性认知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知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知。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的,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系统思维: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考虑问题周全的能力。系统思维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统筹能力及预见能力,对领导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最后是思维敏捷: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作出决定、解决问题。
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因为对思维能力的认知欠缺被自己坑过,当时我经常性的偷懒,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做习题啊?”我回答:“这道题如果我会做那就一定能做出来,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我不会做,怎么努力也白扯,所以我没必要做。”他们能感觉到我在胡说八道,但是没找到办法驳倒我。其实答案挺简单的:我当时在用固定思维和存量思维思考问题,公式、定理就那些,也不会有认知以外的超纲题,所有习题我应该都会做才对,但事实不是。因为我忽略了思维能力这个变量,多做习题首先能提高思维速度,其次通过对一道道难题的长时间思考,可以让自己对一些思维能力运用越来越熟练并且打开新的思路。然而那个时候我是想不到这层逻辑的,拜自己歪理邪说的蛊惑所赐,高考起码少考了100分。
人是非理性的,在思维能力之外,还天生自带了一些思维错误,对发挥思维能力有很大阻碍。《清醒思考的艺术》中提到了52个思维错误,以及未被收录的处置效应、二元思维等。它们是原罪,何为“原罪”?是你对自己犯的罪,罪名是阻碍你的成长。思维错误一定会有,因为它们是直觉思维系统,一定会比复杂精密的思维能力先到你的脑海之中。直觉思维有多不靠谱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很可能意味着妄断,而妄断往往意味着犯错,人又倾向于回避错误、逃避挫败感,就会导致很难通过反思总结经验,反复掉进同一个坑里。
不过,也没必要为每次犯错懊恼,直觉思维是内置的天生缺陷,不可能不犯错,有效对抗的方法就是充分认知它们的存在并且有意提防。我们是群居生物,很多时候做事容错率会很高,直觉思维又最省时间和精力,不费脑子,所以平时用那套思维没问题,但是如果真想做成点什么大事,你得知道思维能力怎么用吧。如果只推荐一本书,我会推荐丹尼尔·丹尼特的《直觉泵》。
在任何领域内想做到拔尖,都必须修炼思维能力。比较有代表性的思维能力很强的几个职业:律师、刑警、小说家、魔术师、哲学家等,这些职业的课程里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为提高思维能力设置的。业外人士可以通过挑战本职工作中最困难的部分来锻炼思维能力,而如果想快速提升思维能力,有一条所谓“捷径”,在做习题的时候多加两个步骤:
1思考这个精巧的谜题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运用了哪些基础元素。
觉得自己会解鲁班锁就很厉害吗?觉得自己会破解别人的魔术就很厉害吗?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以为自己很会解题就是厉害,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些精巧的谜题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设计出它们的人才是真的厉害。
2试设计一个同样难度的题。
在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以头击墙的冲动,会产生自我否定和怀疑以及强烈的挫败感,甚至绝望,想要放弃。我建议再坚持一下,因为提升思维能力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非线性,是潜移默化的,反馈会有延时和不确定性,不像学习其它能力那样有清晰可见的进度条,思维能力的突破并不是以你想象的方式实现的。在提升思维能力这件事上,时间同样是最好的良药,只要坚持去做,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曾经看着非常吃力难懂的文章,变得浅显易懂了,很多以前想不通的问题,莫名其妙就有思路了。
下面介绍两个现成可用,效果却很可观的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思维技能:
一、质疑能力,培养发散思维最好用的工具,能让你常怀敬畏之心。“做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
人是必须有“结论”或者“剧本”,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的,直觉思维经常融合片面的信息和非理性的偏好编一个“事实”出来,那么由此得出的结论就非常不靠谱了。如果不对结论进行质疑,就不会产生问题,也不会有进一步的思考。尤其对于那些寄予希望的事,当你满怀期待的时候,太多心思用在意淫“胜利”上面,你的大脑就被兴奋劫持了,对挫败毫无防备,但事情不一定如你所想那般顺利,未知之所以叫未知,就是因为很难事前想到,出一点意外你就很可能被打个措手不及,陷入“方寸大乱”的境地,现实和期望落差太大,负面情绪带来的连锁反应会让非理性肆意驰骋,心理防御可能瞬间被击溃。
而如果能事先对自己的结论和得出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质疑,调低对结果的预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你绕开非理性,进而产生问题,大脑自然会动用算力帮你思考其它可能,你会有一种“老夫早就料到了”的感觉,从而产生心理防御,会更容易临危不乱。
质疑作为第一步,引发的思考是:事情真是这样吗?如果不是...然后将会开启著名的“what、why、how”的思考过程。
二、思想实验,提供算力加成最强的思维技能,简单讲3个示例:
1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的日常推演
人每天会经历什么类别的事基本都能想到,足以改变命运这种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其实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想,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今天发生的事,明天基本一样,重复个30天一个月就过去了,重复个360天一年就过去了,重复个几万天一辈子就过去了。试回想过去几年,是否有做出过重大改变和尝试?想主动改变命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日拱一卒的方式,动用积累的力量,通过学习不断积累算力,假以时日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起码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能有积累下来的东西,否则就只是被动成长而已。
最简单有效的利用积累的学习方法就是记笔记(脑图、手机便签什么的都一样,不拘于形式,关键在于形成可翻看的记录),记录你自己脑子里产生的那些问题和想法,它们是你自己的疑惑,会像一个个路标一样,指引你思考的方向。大脑每天能产生成千上万个想法,不要以为有些问题和想法在你脑子里产生它就是你的了,这其中你关心的那些想法,不记下来的话,会很快忘掉,它们不再属于你。你就没办法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思考以及实践验证升级为更高级的问题,也就错过了这部分成长。
比如,这个文稿,经历过4个版本的迭代,很多关键点都是持续在写的过程中从原有想法的基础上不断产生的新想法,夸张点说,底稿和终稿已经完全是两个物种了。
2科技狂热的冷却
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爆发、日新月异的年代,个人飞行器、机器人助手、元宇宙、脑机接口等等这些科技都有可能在未来十几年内实现,满脑子一大堆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会让人激动不已,觉得我们这代人真是太幸运了。同时也会有焦虑,万一这些科技流产怎么办,万一自己活不到那一天怎么办?为了消除这份焦虑,也为了冷却这份高涨的热情,我用了思想实验:现代人的幸福感真的比前人高吗?除了天灾人祸的年代,又有哪一个时代的人不觉得自己幸运?毕竟都是处在人类文明向前的趋势当中,而且未来的人看现在的我们一样会觉得我们都是苦逼土包子。因此,在时代的变化当中,有什么是始终不变的追求?可以贯穿始终,穿越时间的乱流成为永恒的?就像我们看古装剧并不觉得里面的人物土包子,因为关于人性的东西从没变过。而对我来说,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追求的东西应该都是:探索未知和挑战困难的乐趣,那些体验才能真正让我有活着的感觉,如此一来,就算英年早逝我也不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或有什么遗憾,然后我的大脑就冷却了。
不过呢,科技狂热这玩意也就那么一阵,不用管它,也会自然冷却。
3时光倒流
你怎么确定现在的你不是“时光倒流”回来的呢?
人们总是幻想如果可以时光倒流该有多好,我也不止一次这么想过,有些时间点是我想重新演绎的。那么,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真的可以实现时光倒流,未来的你遭遇了绝对不想承受的灾祸,比现在的处境严重得多得多那种,于是你许愿说:如果可以时光倒流,我愿意接受任何条件。那么,由于它的收益无比巨大,就一定需要付出与之相称的代价。最贴近现实的附加条件是什么呢?没错,它就是:你必须抹掉灾祸发生的时间点到现在这段时间的记忆。整天想着“如果时间倒回几年十几年,我一定好好努力”的人,恭喜你们,梦想实现了,未来那个比现在更加懊悔的你,甚至是垂死挣扎的你,诚意感动了上天,于是你时光倒流回到了现在。
对于那些沉溺于过去不能自拔的人,时光倒流这个思想实验并不能实现字面意义上的神奇功效,它只用来解决特定的问题,它服务于那些珍惜现在、规划未来的人,对于封印在过去里的人它无能为力,对于这部分人我建议先从损失厌恶和沉没成本效应里走出来再说。
我常思考避免灾祸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必须提前布局,提前很久去布局,时间的不可逆是很关键的因素,所以谋事原则上越早越好,以免当灾祸发生时,才发现自己有多么渺小和无力,这算是未雨绸缪的极致体现。那么,灾祸发生时的无助、悔恨和绝望侵袭,对比主动提升算力的艰苦和挫败感,你想怎么选?起码在这个选择上你有主动权,以这个视角来看,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这世界给了人们足够的自由去选择成为怎样的人,无非是有些道路会很难,有人选择放弃而已,人为了不动脑可以受任何苦。而且科技发展让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人们会面对更多的诱惑,就会让人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想走捷径,很难潜心积累算力。
关于主动成长这件事,前人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要看一个人是否能成大事,就看他是否有不寻常的志向,有了这个才能获得内驱力。好消息是不寻常的志向不一定非得是天生的,后天通过提升认知获得的志向也算数,也能提供做事的纯粹和执着。
思想实验用到高深就可以演变成一样了不起的能力:预测,思维能力修炼到不到家,就看你能不能预测,究竟是事前诸葛亮还是事后诸葛亮。后面会专门有一课讲解怎么运用思维能力设计公式,达成预测的能力。
认知
这个时代看似最不值钱的“认知”: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知识、规律、定理以及各领域向纵深迈进不断产出的新认知,抽象升华的语言文字结论以及三观等。
短视频平台的存在,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无所不知。确实在这AI崛起的时代,有些认知你会检索(百度、知乎等)就行了,但是通过思维能力整合出来的认知就非同小可了,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主要看这部分认知。认知也是一种纷争之源。
认知的作用还是很显著的,学富五车装那些玩意不都是摆设。
比如,赌徒的自毁,表现形式通常是赢了不想走,输了急于翻本,进而越陷越深,因为不知道有损失厌恶和沉没成本效应而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比如,富兰克林效应、吊桥效应等,你知道以后,它们对你就几乎无效了。
例子很多,总结成高级认知就是:一切利用信息不对称和知识储备的差异在博弈中获得优势的情况,都是认知差距带来的算力压制。
但是认知也有其局限性,容易让人眼高手低、自认怀才不遇。
比如王语嫣,对武功招式的认知满分,战力零。
比如,法律条文就那些明摆着的,但是变成复杂的实际情况以后就得靠思维能力去分析解决了。
而且沉醉于总结认知、那些妄图提高效率而创造出来的“大道理”、所谓的成功学,容易让人陷入思维懒惰的陷阱,根据如下:
1每个人的天赋和成长经历都有特异性,可能并不具备借鉴的意义。
2以一种马后炮的方式复盘不一定靠谱,很可能存在归因谬误以及幸存者偏差,但事情有其它解法。
3很多事都是做到以后才“悟出”的意义,以为讲了意义人们就能做到,实际是因果倒置了。
4“知”虽然难,但更难的是知行合一。
精神力
最容易被人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精神力”:逆商,对挫败和伤害的抵御能力,情商里面感受、理解、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等。
人活着就会不停做事,做事就一定会遇到困难,遭受精神打击稀松平常,无论来自“天灾”还是“人祸”。如果精神力太低,就会悲观、消极,选择逃避,很难发挥出算力的上限,更别提突破了。挫败感累积太多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可能会抑郁,甚至遭受的精神打击超过承受能力,有可能导致精神崩溃。
人毕竟是非理性的,如果系统都崩了,硬件再好、数据再多、算法再精妙也没用。
失恋通常是非理性表现的峰值时刻,其实这个时候更多是为自己伤心。失恋带来的精神打击或者求偶失败导致的败者心态:自卑、妒忌、憎恨、愤怒等,通常都很难熬,跟其他竞争者正面硬刚算力完败,看不到翻盘的可能,自身存在价值被粉碎产生的强烈挫败感,自信被打崩,再加上损失厌恶和沉没成本效应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绝望最让人矫情。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是你看着自己挚爱的那张脸,但是心里认为命运再无交集的可能,那种绝望的感觉就是挫败感的极致体验。
挫败感也是一条原罪,因为它是求生本能衍生出来的。它带来的恐惧影响很大,不寄托希望,就不会失望,也就不会有挫败感,就会有人选择逃避;还有人会在挫败的打击和欲望的诱惑双重作用下,选择沉沦、屈服或者走捷径,打不过就加入。妥协的可怕之处不在于不能回头,而是因为自己是遭遇挫败选择了逃避,头脑中会产生很难抹消的败者印记,就容易形成堕落的负循环,加上损失厌恶的影响,再想回头难比登天。
遭遇挫败就会产生自保意识,但是心如铁石可不是精神力强,随便失个恋或者遭受打击就要报复社会,转嫁伤害,变无情来保护自己。那样只是逃避伤害而已,巨大的精神打击闪避了,而不是靠着强大的精神防御接住了。
那么如何主动提升精神力?
1主动增加挫败感,改变命运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走上通过学习来主动成长这条路,直面困难和挑战,挫败感不缺的,家常便饭,不逃跑的话,算力提升的同时,精神力也会稳步提升,就会形成正循环。
2提升精神力成本比较低的途径是学习心理学,主流心理咨询师都是辅导客户进行自我觉知。通过学习心理学来向内求,不断审视自己的非理性,看清自己的潜意识,就能把情绪低落的波谷大幅削减,这样的话,生病、连续的阴雨天、黄昏之类都几乎不会产生负面情绪波动,就算是赶上遭遇挫败感的时候也能快速恢复。
而且很多事通过推算就可以知道结果,伤害完全可以避免,不需要代价高昂的亲身体验。像习得性无助、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等,主动了解一下用来增加防御,否则别人攻击的时候,你可能毫无招架之力。有些遭遇磨难的人,对人性的恶导致的世态炎凉认识会更深刻,如果没有垮,精神力会大幅增长,但更可能是跑偏到心如铁石那边甚至变成加害者。
比如裸贷,受害者会因为无知、懦弱、贪小便宜或者爱慕虚荣被骗,甚至会因为好面子怕别人说自己傻而不敢说出去,就会被加害者得寸进尺,本来只是一点小伤害,结果演变成被抓住重要的把柄,就会被不断敲诈勒索。攻击精神力的同时再加上殴打带来的屈辱,摧毁羞耻心和自尊,让人感觉自己的无力感和价值破灭感以及死亡威胁带来的恐惧,再加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效应,就很难反抗了,甚至助纣为虐。
3其他人的关心和鼓励。人毕竟是非理性的,灾害级的精神打击,还是得靠真正关心自己的人给出陪伴和安慰,一个人很难抗住。很多时候只是自身的失败尚且好办,提升算力就行了,如果连累了其他人,那么破局的关键在别人,需要得到真情的回馈和原谅,才算得到救赎。
顺带一提,“喝鸡汤”对提高精神力没什么卵用。就像得病很疼,吃止疼片就认为治好了,隐患是很可能导致下次遭受打击时,落差更大,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长此以往会被动产生习得性无助效应,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没用,所以干脆放弃。
结语
最后讲讲成长为何如此困难以及经验传授的局限性:
1开悟的过程没法传授是为人师最大的难点,悟性再高也没用。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无奈所在。
2极致体验没法量化和共享,很多体验描述得再人性化再贴切、共情心理再高也没用,没经历过的人根本体会不了,甚至很多事只有亲身经历以后,才能知道自己潜意识里的真实想法。
正对应了佛祖所说的两条限制:
一、智慧不可赐:任何人要开悟,离不开自身的修为
二、真法不可说:真理用语言难讲明,只能靠自己实证
那么,它们到底是客观规律呢?还是暂时无解而已?如果VR、脑机接口、脑神经科学再突破呢?记忆甚至体验能共享呢?学习的效率可不可以突飞猛进?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