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郎为躲避婚闹跑上高速被撞飞”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婚俗为何变味儿的反思。那么,潍坊各地都有哪些传统婚俗?连日来,记者对此采访了我市多位民俗专家和婚庆业内人士,和大家一起进行盘点。
诸城“填枕头”闹公婆高密“你追我赶来娶亲”婚俗是展示当地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之一,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婚俗习惯。
在诸城,“填枕头”是结婚流程中的重头戏,同时也是婚礼午宴结束后“闹公婆”的重要节目。据从事当地传统婚礼的司仪王先生介绍,“填枕头”一般是在院子中间摆好一个盛满麦秸草的大笸箩,里面放两个空的枕套,一旁的人拖着笸箩躲开,而公公婆婆会在反复追赶和躲闪中“斗智斗勇”。待枕头填满后,亲朋好友也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老两口。在司仪指挥下,老两口各抱一个枕头,像哄婴儿般边摇晃边绕笸箩转三圈,引得场下哄笑不断。
据了解,高密一带的婚嫁,大体上分为这样几个步骤:议婚、订婚、送日子、铺房、迎娶、拜堂合卺。在这几个步骤中,迎娶最为热闹,也最有特色。结婚当天,由新娘的自家兄弟背着新娘跑,伴娘跟在身后作“掩护”,新郎则带人追赶,经过一番象征性“争夺”后,最终才把新娘请上轿子。待新郎、新娘在轿中坐稳后,轿头便喊号起轿,两顶轿子同时抬起,这时新娘便随着娶亲的队伍正式出嫁了。
青州新娘要“蹲福”昌乐合婚吃汤面在青州,目前也保留着不少传统婚俗,其中“铺喜床”应属最为讲究的了。据当地民俗研究者介绍,“铺喜床”一般由自家的哥哥嫂子执行,被子下面先放上葱、豆秸、枣树枝、艾蒿,撒上麸子、盐等物品,然后再把芝麻秸和高粱秸放在床头边上,旨在祝福新娘和新郎今后的生活更加美好,祝福他们的孩子有好的前程。
而在王坟镇附近的一些山区,结婚当天,新娘需提前在新郎家门口蹲着,此举称为“蹲福”。待预定的时间到了,新郎家会出来人接新娘。随后,再由两个小男孩扶着新娘在院子里迈过一对火盆(这两个小男孩的生肖生辰均有讲究)。等过完了火盆,就把火盆摆放在新房里床两侧,一边一个,取日子越过越红火之意。
婚礼当天,如此复杂繁琐的合婚仪式,不吃碗汤面怎么能行呢?在昌乐,合婚之前首先要吃一碗汤面,一般由伴娘用筷子挑起一缕面条,先让新娘闻一下,再放进新郎的嘴里,整个过程看似简单但趣味性很强,再加上众人的哄笑,现场的气氛也会被带上一个小高潮。
临朐新娘“滚鸡蛋”安丘婚房布置有讲究“滚鸡蛋”、“开脸”,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这都是些陌生的婚礼习俗,而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临朐,这些习俗依然传承至今。据临朐民俗研究者张玉新介绍,“新娘子在上轿前要‘开脸’,相传新娘子脸上是不能有面毛的,所以娘家人要用丝线为新娘绞净面毛,而后,再用鸡蛋滚揉面颊。”
“天上双星渡,人间六礼成。”据《安丘县志》、《安丘风物志》载,安丘的婚嫁礼俗自周朝初期就已形成,且礼俗规范,程序繁多,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至今仍保留了一些原生态的婚俗民风。
除了按照传统婚嫁中的娶亲过程外,安丘人结婚的婚房同样是按照老辈人传下来的方法布置。兴安街道小城埠村86岁的老人刘瑞英告诉记者,婚房的墙上不仅要挂“画子”、贴花屏、剪纸花,还要把亲朋好友送来的贺幛都一一镶在房内。“凤凰穿牡丹”、“麒麟送子”、“富贵有余”等图案样式都具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
寿光“打夯闹伴娘”昌邑新人要“滚墩子”在寿光,“打夯”是十分具有娱乐性的婚俗之一,同时也是当地人结婚的传统保留项目。不仅要在地上,还要在事先准备好的簸箕上使劲“墩”。据当地的婚庆司仪介绍,以往新郎和新娘常常是被打夯的对象,但因为参与闹房的大都是男同志,而且这一天新郎新娘活动特别多,新娘又一般表现得都很矜持,于是伴娘理所当然的就成了打夯的重点对象,再加上闹房的人为了增加喜庆气氛,往往抛接的幅度比较大,于是伴娘常常要吃些苦头。
“咕噜咕噜滚墩子,来年抱个大孙子”。在昌邑的昌北部分地区,晚上喝完婚酒后,流行着“滚墩子”的习俗。新郎新娘脚对脚的坐在各自的床边,将墩子首先放在新郎腿下,新郎高喊一声“一滚墩”,墩子便轱辘到新娘的腿下,此时新娘赶忙回应一句“二滚墩”,墩子又咕噜到了新郎那边,新郎再赶忙喊一声“先有儿,后有孙,三滚墩”。而随着新娘新郎最后的那句“子子孙孙永不断根,娘抱孙”的话落,“滚墩子”仪式才算完成。等片刻,亲戚会在亲友的哄闹中,将墩子包起来,让婆婆抱到自己房间里去,寓意着婆婆抱走孙子,期盼着新人早生贵子。
专家——婚俗礼仪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近年来,各地恶俗闹婚事件时有发生,个别人逐渐抛开传统婚俗,盲目追求热闹和刺激,在婚宴婚礼上做出出格行为。而对于各地频发的“婚闹”现象,日前民政部也要求,抵制低俗婚闹,推进婚俗改革。
“新人结婚图个热闹无可厚非,但过分折腾新郎新娘,看似气氛热烈了,却也失去了文明和美好。”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社会学教师滕继果告诉记者,伴随着社会变迁,婚俗更具法制观念、更具时代气息、更具人文情怀,一些不合时宜的习俗需要进行重塑和更新。传统习俗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关键在于怎样实现传统向新形式的转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形成新旧结合,并且可以为大家认可接受的形式。
“婚俗的形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时间的检验,现代文明因素注入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引导,学界深入民间,媒体的宣传和老百姓认同,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结合新的生活方式,不断探索和打磨被大家认可的婚礼礼俗。”滕继果说。
(潍坊广播电视报见习记者 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