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免费算命 大石桥算命高手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

大石桥的迷镇山娘娘庙和营口的楞严禅寺庙会、西大庙庙会驰名东北,名声远播。根据寺庙供奉的神佛不同,各大寺院庙会的日期各异。楞严禅寺庙会是四月初八,迷镇山娘娘庙会为四月十八,营口西大庙为四月二十八。在诸多庙会中,迷镇山娘娘庙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文化内涵最深。

迷镇山娘娘庙会始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规模越来越大,人数最多时有二十余万人。黑龙江、吉林、大连、山海关等各方的香客,乘坐大篷马车,日夜兼程来赶庙会。迷镇山下,成千上万辆大篷车宛如长龙。铁路开通后,铁路部门在庙会期间增加临时客车,售往返客票,只收单程车费,以示优待,并在迷镇山附近的夏家屯设临时停车场。

迷镇山庙会是以民间文艺团体花会组织起来的。参与演出的是由周边村屯组成的五盘花会,流行于迷镇山庙会的花会表演节目可分为秧歌类,如辽南高跷秧歌、天津高跷秧歌、地秧歌;道具类,如竹马、旱船、太平车、舞龙、耍狮子等;面具类,如老汉背少妻、大头和尚斗柳翠、蛤蜊精等;武术类,如五虎棍、耍大刀、大刀对长枪、五虎棍对三节鞭对打、舞花棍等;造型类,如抬杆等。四月十七日开到二十日结束,四天时间,要上五盘花会,唱大戏。五盘花会分别由五大圣会操办,五大圣会分别是周铁沟天吉圣会、铁岭屯天德圣会、百家集天泰圣会、乡乐庄天仙圣会、虎庄台天成圣会。各大圣会表演的节目大同小异,又各有千秋。天吉圣会的高跷秧歌最负盛名,天德圣会的抬杆气魄壮观,天泰圣会的大刀技艺娴熟,天仙圣会的娘娘架子工精艺绝,天成圣会的舞狮子、跳竹马舞、推太平车和扭地秧歌妙趣横生。这些文娱节目以天吉圣会最出名。

阴历十八是正日子,最热闹。从早八时起上会,周铁沟花会在前,其他依次相随,鼓乐伴奏边走边舞,先绕场一周,然后到半山腰。半山腰设有鳌山(用灯彩堆叠成的山,像传说中的巨鳌形状),会首们在这里焚香祭拜后,带领花会转入会场。会场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唢呐高奏,彩旗横空。再由会场经戏楼前,返回大石桥。

娘娘庙会当日的人偶

其他文艺活动从农历四月十七日到四月二十唱四天大戏,至少每天有一台戏,有时是对台戏,最多三台戏,多为喜庆颂扬内容。庙会上除唱戏和花会之外,其他文艺节目表演“五行八作”,应有尽有。山上放气球的、跑马戏的、演杂技的、拉洋片的、驯兽耍猴的、相面算命的、说大鼓的,最吸引人的是营口武术。庙会大活动结束,二十一日山上赛马会开始。

从戏楼到山腰的甬路是经济交易的中心,戏台东西两侧各有一米多高的土台,土台上有拉棚挂幌的两家大茶馆,西面是夏家屯马家茶馆,东面是大石桥吕家茶馆。吕家茶馆的东边是大石桥的两家大饭馆:四海春与福泉永;马家茶馆的西邻是营口市的两家大饭馆:汇海楼和玉香春。洋人、阔少、官吏在此饮酒作乐。再向西顺延是各种小饭店,不下几十家,专卖各种经济小吃,也有粗菜淡饭的煎饼、豆腐脑,供村民、工人打尖充饥。

在商品交换不发达的过去,迷镇山庙会的商贸习俗在群众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四月上旬,棚匠、架子工就上山相继搭各类大棚。戏台东西两侧有一米高的土台,土台上搭成一排大棚,依次是茶馆、饭店和各种地方小吃。后面的东西街则是鱼菜肉蛋水果交易市场。蔬菜、水果、干鲜应有尽有,再后则是面食点心专卖,再后是药材市场,再后面还有铁匠炉、薄铁铺等手工服务业。

由戏楼到鳌山为正街,两旁各修建十几条临时街道,直伸到鳌山处。各临时街道均按会首旨意,搭成各式彩棚。布庄、绸缎庄、估衣庄、日用品店、化妆品店、鞋帽店、金银首饰店、钟表行、裁缝铺、书局、花店、席行、五金、杂货、裘皮庄……排列正街两旁;后面东西两街是鱼、肉、菜、蛋交易所,摆摊叫卖各种鲜菜、水果、山珍海味;后街是面食、点心专卖街;再后的东西街布满中、西药店:拔牙镶齿、修脚点痣,还有铁匠炉、修锁、掌鞋、理发等行业;山的正面偏西坡是木材市场,每年农历四月初各种木材就运上山,整个交易活动要延续到四月下旬。

迷镇山庙会虽是宗教文化,但又是较强的民俗文化和商业文化,也是民间工艺、玩具展示交易的文化市场。当地有技艺的农民、专业作坊以及游方艺人都汇集在庙会上,形成东北地区最大的民间工艺品、玩具市场。1947年,迷镇山庙会的依托——娘娘庙被战火焚毁,此后庙会中断45年,1992年恢复。2007年,大石桥迷镇山庙会入选第二批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迷镇山

迷镇山位于营口大石桥金桥开发区,紧邻营大公路,山色秀丽,植被茂盛,古迹众多,交通便捷,自然条件良好。历史上曾把它视为群山之首,故清朝之后改名为“迷镇山”,又因山上有了娘娘庙,才使得该山名闻遐迩。相传从前有一位居住在迷镇山附近的青年,某日黄昏之时,见一满载食盐的马车由西至东缓缓而来,车上坐着三位眉清目秀的姑娘十分引人注目。由于道路泥泞,行车艰难,青年见状便上前助力,协助把车推到迷镇山下。在停住后,三位娘娘为表谢意,赐给青年好布三匹,随后辞别青年启步上山。只见三位娘娘坐在迷镇山顶开始祈祷,并可看见从肌体内发出奇妙的光亮,照耀四方,不久落下一朵祥云,继而又在最美的音乐声中升空。此时,去山下的青年颇为惊异,便伏地朝拜。后将奇景转告邻里,逐渐传于乡间,闻者随风而聚,开始在迷镇山上建庙用以祭祀三位姑娘,三位姑娘十分感动,便和录地群众一起修筑神殿使工程进展顺利,不久一座三层大殿的庙宇,便显露在迷镇山上,一时在民间传为佳话,后得知三位娘娘即是云霄、碧霄、琼霄娘娘。因此又把迷镇山称为娘娘庙山。

迷镇山高163.8米,原名晾甲山。传说唐王东征时,曾在此晾晒衣甲,因此得名。曾有诗赞曰:

英主当年定太平,

征辽曾此驻龙旌,

咸阳宫阙几朝代,

土俗仍存晾甲名。

因历史上将此山视为群山之首,故清朝之后称为迷镇山。

迷镇山上共有古建筑三组,即娘娘庙、大戏楼和海云寺。娘娘庙坐落在迷镇山主峰,坐北朝南,依山为基,就岩起宇,有前、中、后三殿,巍然耸立,大有凌空接天之感。娘娘庙年代久远,曾三次毁于战火,三次重建。由于娘娘庙集人间三大愿望于一身,即幸福、健康和子孙昌盛,因而成为关外佛教胜地,驰名东三省。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庙会期间,四方僧侣,各界游人,蜂拥而至,盛况空前。庙会时,除举办一些文艺活动外,也有商贸活动,汇成一个硕大的交易市场。

图源 | 瑞雪烹梅

文字 | 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