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瑞安哪里八字合婚好 八字合婚哪里算的准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2

2019-02-20 16:0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林子周

温州瑞安哪里八字合婚好

2014年,藻溪镇卖技演唱活动 姚仁磊/摄

2019年春节期间,我县就有30多支卖技队伍活跃于各个乡村,给老百姓带来了浓浓的年味。

卖技,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演唱艺术。曾经活跃在平阳、苍南,瑞安一带,于“文革”期间绝迹。近年来,民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大环境中,卖技开始复苏,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到开花结果。

卖技演唱活动时间在春节前后,演唱者大多是一些有文化的农民。演唱队伍一般由5至10人组成(以前也有单独表演的,称“卖技师”,一般的唱者称为“技郎”),他们利用晚上的时间,通过简单的化妆,到村庄中的喜庆人家(当年或者上一年盖过新房、结过婚或者出生过男孩)的人家,演唱一些有趣味的喜庆吉祥语句。喜庆人家非常乐意地拿出丰盛的货物招待他们,并送上红包、香烟、年糕、水果等等。

演唱卖技的道具也非常特殊,不用吹拉弹唱的乐器,但却少不了有灯笼、箩筐,用于夜间的照明和盛放货物。

卖技起源的民间传说

卖技是一种民间演唱艺术,它的起源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仅仅有一些民间传说。现列出以下四种起源传说:

一,根据苍南民间留传的清代手抄本,卖技唱词的开头篇中有:“卖技不是小弟新造例,唐明皇先师留传到如今,唐明皇卖技充粮草,小弟卖技当点心”,借以表达卖技这种民间艺术起于唐代,是唐明皇所属的军队当年在这一偏僻地带筹集军粮的一种文明方式。

二,东汉王莽篡权,汉刘秀(有学者认为是元代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罗隐秀)逃到平阳(含今苍南)一带,正逢大年初一,他从钱仓往北走,见家家户户放鞭炮迎新年,因饥饿难忍,便在沿途用古韵唱起一些新年赞歌,走家串户卖唱求乞,主人施以年糕小红包,后人将这种演唱称为“卖技”。当他唱到飞云江码头时,天已发亮,恐人发现就不再唱了。这就是“卖技不过飞云江”之说。

三,太平天国时期,平阳钱仓农民赵起领导的“金钱会”起义,攻下平阳县城后,计划再攻打瑞安。赵起派出部属,扮作卖唱的技郎,准备混入瑞安县城。当他们到达飞云江时,天已亮,就不敢卖唱了。

四,明朝戚继光抗倭大胜归来,进驻金乡,适逢春节,将士们兴高采烈,于是就成群结队,到百姓家门前进行演唱活动。一人领唱,众人帮唱,既庆祝抗倭胜利,又与民众欢度新春佳节,百姓们就拿出年糕等年货表示慰劳。将士们唱呀唱,一直唱到鳌江,大家觉得这样唱太慢,于是过了江就改作二人轮流对唱,每人唱四句,这就形成“四句顿”的唱法。可一过了飞云江之后,将士们觉得这样唱还太慢,就不唱了,来一个“喊元宝”,即一个人领喊一句,跟的人答一个“好”字,这样速度就更快了。这是“卖技不过飞云江”另种说法。

以上四种传说,孰是孰非,缺乏史料佐证。(《民国平阳县志·风土》仅仅简单地载有:“元日之夕,土人连袂入人家编造俚词,高声朗唱谓之卖奇,一云卖技连三宵乃止”)。

以上的第一种传说,多流传于今苍南一带,是民间卖技演唱文本流传下来的。第二种、第三种说法,多流传于平阳一带,是靠艺人口头流传下来的。第四种多流传于苍南县金乡镇及周边一带。

卖技演唱的艺术特征

根据2009年苍南县申报的《第三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书》文本:“卖技”,也写作“卖伎”,又称“卖兆”。

卖技演唱分“坐堂唱”和“门头唱”两种。

“坐堂唱”指主家当年有婚娶、建新房、祝寿等喜庆事,在春节期间鸣炮欢迎卖技队伍到其家中,坐在中堂演唱(“坐堂唱”可以通宵)。主家以“四劵庆”(如炒米、花生、红柑、糖糕等)及红包摆在高桌上,酬谢演唱队艺人们。

演唱艺人从“大八仙”“大开天”唱起,再按主家不同喜事的内容演唱。例如新婚从月老送媒开始唱起,再唱合婚、择日、小定、大定、送日、结婚以及麒麟送子、小孩满月、对周、入学、高中状元归来。中间要唱出一些故事内容,还要唱出大厅之内所有器物的祖师。一般还要加唱“传书”如《柳毅传书》《唐伯虎点秋香》《高机卖绡》《刘备东吴招亲》以及自编的地方掌故等等。“坐堂唱”时间长,仪式隆重,答谢的礼物丰厚。

“门头唱”,也叫做“门头喊”,是卖技队到喜庆人家门前,唱《门头景》《十二景》、《十喜》《小八仙》《小开天》等。艺人唱完之后,主家至少酬谢一双年糕及一对红烛。“门头唱”时间短,仪式简单。

卖技演唱不完全是粗浅的语言,还有许多精美有句子。

有的演唱人员先是唱几句打扰主家的客气词句,如:“其字坐土本足基,小弟来到贵府嬉;兄做洪武登龙位,武有徐达文刘基”。如果主人也会唱,来几句欢迎词:如“翁字去羽本是公,迎接先生到堂中,弟比罗成来相请,仁兄可比徐茂公。”演唱队如事先无约突然而来的,就唱:“立字坐日本是音,兄做丞相弟小臣;诸葛大度不怪罪,原谅张飞闯辕门”。接着,主人摆出瓜果、茶食招待来宾。结束前,演唱人对所招待的瓜果、茶茗、点心唱些致谢的词句,称《谢茶》《谢点心》等,往往唱出名称、造物祖师。最后唱辞别的祝词,如“日字加生本是星,小弟辞别转回程,天赐贵府田丰熟,丁财两旺保太平”等。

平阳、瑞安一带受温州鼓词的影响,内容比较丰富。但卖技演唱形式大同小异,各有特色。演唱的时间也有出入,有的地方从过年的晚上开始,有的地方从正月初一开始,一般活动时间连续三天左右。

灵溪一带用闽南语演唱卖技,演唱形式比较灵活,可繁可简。最简单的只有带头一人领唱,后面跟班的只跟着唱每一句的后三个字就可以了。如上面的“日字加生本是星,小弟辞别转回程;天赐贵府田丰熟,丁财两旺保太平”主唱人员,先唱完其中两句,“日字加生本是星,小弟辞别转回程”,后边跟唱队伍只唱“转回程”与“保太平”,而且语速减慢,语气加重就可以了。

卖技演唱,清音俗唱,有节有韵,辞句活泼清新,演唱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卖技演唱是很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内容喜庆为主,包含着民俗性、娱乐性、地域性与知识性等,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在“非遗”政策推进下重生

根据艺人口口相传,卖技这一民间演唱艺术已传承数百年。在贫富不均的旧社会,平原地带一些缺少粮食的农民,在这个时间点组织这种活动,是很好的一种物质补充,喜庆人家也非常慷慨地拿出一些物资接济。因而,这一活动盛传不衰。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因为卖技演唱的内容带有“帝王将相”元素,因而被完全禁绝。

一直到本世纪初,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大力推动下,部分老艺人开始从自己的记忆中找回这份珍贵的丢失多年的有着“乡愁”的艺术,并开始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部门也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开始挖掘整理材料,并为他们提供演出的平台。特别是在2006年苍南首届民间民俗文化节的舞台上,表演卖技节目让人耳目一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2007年,灵溪镇溪心村曾氏宗祠开始改建文化礼堂,并开始组织村民,自娱自乐举办“村晚”,演出了卖技节目,获得成功。于是,一种原生态村民卖技演唱队开始活跃在村头巷尾。

县非遗保护中心、各乡镇文化站又将这一活动内容注入新鲜内容,参与“五水 共治”“爱国卫生创建”“移风易俗”等演出宣传活动,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当前的卖技演唱,和旧社会相比有着许多不同点。首先,当前的卖技演唱是以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主,以经济收入为副。演唱的时间不长,“门头唱”的时间给予“坐堂唱”的回报。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乡村企业家,为了讨一个好彩头,增加一些节日气氛,也请卖技演唱队演唱。让古老的卖技活动增加了不少新鲜的内容,过去的卖技演唱活动是男性专利,现在又吸收女子参与演唱。例如灵溪镇山北村文化礼堂就组织一支女子卖技演唱队,颇受群众欢迎,成为村居文化一大亮点。

今年灵溪镇宕顶村的卖技演唱队,到单档布袋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明月先生家中演唱,吴明月先生非常乐意地接待了他们,一共花费了2500多元。

从2007丁亥猪年新春,溪心村举办的“村晚”开始,到2019己亥猪年新春,灵溪镇周边村庄已有30多支卖技演唱队在活动,开展了数百场的演唱。可以说卖技演唱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非遗”有关政策中的推进下,不但发芽生根,茁壮成长,而且已经生长为茂盛的“生态林”。它不但丰富了群众春节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浓浓的年味,更重要的是抢救了这项曾经消失40年的古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