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喜字合婚 八字合婚免费测试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2

原创 田一

八字喜字合婚

清末民初,虽也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但仍未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基本上还是沿用清制。

事变前,儿女婚姻大事,多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八字合婚”定男女终身。

由媒人介绍,双方同意,互换庚帖八字(即订婚贴)后,男家则以信物(多少不拘)央媒持往,谓之放小定。或本是老亲故友,多是男家径自上门求亲,插戴一言为定者亦有之。

过此则为放大定,由男家备礼,请全福太太(俗称大全人,即有夫、子女之妇)两位与媒人,将“大定”送往女家;让未来新妇过目。

八字喜字合婚

婚姻已定,接下来择吉日。由男家下请酒帖,邀女家协定吉期,俗称择好日。

吉期既定,由男家送对月贴(自定即日起对头一月,故名对月贴),女家备酒迎之。再就是商定吉日这天,是“就亲”还是“求亲”?什么时候上轿,喜神在何方,新人碍哪三属,箭射须留哪一方等项事宜。

迎娶头一天,男家送食盒,女家送嫁妆,谓之过礼。

食盒一般分为四层,一层盛肉,一层盛白面,一层盛米(或挂面),一层盛钱(或是馒头),谓之“四色礼”。每一副食盒以两人抬之,数必成双。

女家妆奁,其丰欠不同,贫富不一,一般富户之家,皆带木器,除沿俗不赔送刀,剪外,但陪送一碗麸皮(取福之意),筷子十双(红色),梃杆筷子九双,皆用红线捆好(谓十亭九柱),一碗盐(意思是进门有缘和睦相处)等,是绝对不可少的,其他则力求齐全。

所谓陪妆,均用红绿线缠扎。女家请送妆亲友四人或八人随妆往男家,男家则请迎妆亲友数人,在村口迎接。等候嫁妆搬运新房陈设,茶食毕,进屋略视即行。

次日迎娶,道里远着,多是“就亲”。由男家头一天为女家备好下处,到吉期行娶。男家租备红呢花轿一乘,八抬。轿窗玻璃上绘有戏出,裹帷为红缎平金绣花。此时男家已预约定引客一名(男)、请客(即迎亲太太)一名、挟毡一名(男),若富有之家备有两轿者,新郎官乘红呢轿,俗称彩轿;引客(也叫引qie)坐蓝呢轿,俗称官轿,未备蓝呢轿者,引客乘马车,吹鼓手随行吹奏。出发前须在院中吹奏一通,喜轿才能起程。出村前或进村后鸣放三眼跑,名之溜街跑。

八字喜字合婚

待花轿一到,由女家作陪一人,先接引客,由引客指引认识新郎,再有女家作陪等人接到正席,继行求亲礼(三叩首,民国改为鞠躬礼)然后回席。此时女家晚辈由作陪领着给新郎道喜,新郎将预先备好喜钱与之。礼毕,由挟毡人催新人上轿。

新人上轿之前,须将头发挽一丫髻(俗称抓髻,抓髻夫妻一词即来源于此),上头绒花(取“富贵荣华”之意),新人所穿催装衣,由男家带去,一身大红,不必新制,向是借自亲戚本家,又肥又大,且不知经过多少人用过,乡俗认为穿的人越多、越旧、越吉祥。

由娶亲太太和送福太太(均为全福太太,并属相相宜者),为新人更衣上头,更衣时面向喜神,若有碍属相者,则改为面向福神。所谓上头,即由娶亲太太将大红绸盖头(有的地方叫蒙头纱),盖于新人头面之上,然后向喜神方向端坐,静候迎娶,于是送亲太太随轿前往女宅。新郎照例须在女家门前车上坐等。

这时男家来人,亦同往女宅迎亲,名为娶亲老爷(此称呼是茶房对来人的专称)。待花轿启程时,由女家将合卺所用饭碗,由茶房递与某一位亲家老爷(男女两家预约定好)带回,谓之“偷碗”。此种滑稽之举,不知出自何典?有何用意?

新人上轿后,女家用酒绕轿浇一周,男家则用香火燎轿一周(意为除邪)。一路之上,吹吹打打。女方晚辈(多是新人侄儿)一男孩身背暖水壶,手持轿杆,随喜轿前往,以备新人中途饮用。

八字喜字合婚

新轿到门,先用香火绕轿镣一周,再落轿。临时关门,由送亲人递进喜封方能开门。这时鼓乐停,男家由两名抬小轿的将新人抬到院内。接亲人(两名)向轿夫索钥匙启轿门,轿夫则索要红包。轿门启,由两名全福太太搀扶新人下轿,一人持罗将罗内麸皮撒地前导,新人踩麸而行,不令鞋粘地。然后登石头(实惠之意)、迈胜子(不知何意、待考)、跨马鞍(步步平安)、迈门糕(步步高),此时将预先备好的花糕扔到房顶。新人进屋上炕,这时新郎用预先备好之称杆,将新人盖头挑下,并亲手把新娘头上所戴之绒花摘下,插于喜神方向之墙壁,事毕新郎退出。新妇盘腿于炕上端坐,不得随便下地,谓之“坐财”,由娶亲全福太太陪着新妇,少顷娘家人到,扶拜一人(女)送饭一人(女,专程带来娘家预备的夜宵:饺子、面食之类,统称“子孙饽饽”),由男家接新人的二、三人,(女)将娘家人迎接到新房,同给新人更衣。这是新郎复进屋射三箭,盖易驱除邪崇之意。

是日喜房外间设有天地神桌,桌上陈列有斗,斗内盛红高粱、弓箭、秤杆皆插于红粮内(除列贴红喜字外,还用红纸裹之;铜镜是新妇从娘家随身带来,进屋后置于炕席后边,拜天地时方取出放于斗内,名曰“照妖镜”。

拜天地,俗称上拜。由扶拜人,搀扶新娘下炕到天地神前,先拜天地神,后拜长辈。按亲疏远近大小辈行序拜,均有拜礼(曰拜钱),用大红纸包好,一一放入木质托盘里。拜毕,新娘从托盘里用手一次性抓红包,名曰“抓富”或“抓福”。新娘由扶拜人等陪同回屋,上炕端坐。

八字喜字合婚

拜毕天地,男女亲眷由陪席人等,分别按序就坐。先上茶碟。沿俗略饮,果碟不动,随即撤去。上菜敬酒(但不上筷子,寓意厨房索红包),酒过三巡,上大菜开席。

启席后,由新郎带领女家回陪到天地神前给男家道喜,并商定回门日期,由女家送饭的全福太太代学舌女家。旧时送饭全福太太为走亲人(即为女家全权代表);扶拜人为仆人,所以男家要赏给扶拜人十六个馒头带回。

是日男家须将亲戚留(音六)人、亲朋挚友送的喜幛、彩绸、被面等悬于门首和院内,以示谢意。

是夜新郎夫妇入洞房,请全福太太铺床。吃饺子和长寿面,名之曰:“龙戏珠”。新妇吃饺子时,要问“生不生”?新妇须答“生”(取生子之意),方皆大欢喜。

接下来是闹洞房。窗户台下放一把扫帚,据说,此举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留下的。

次为归宁,俗称回门,多择双日,如结婚的第二、四、六均为好日,是日新妇须在黎明前乘车上路(说是不能见婆家房上的瓦)回娘家;新郎必须日上三竿,始着衣冠继往(今人多同行)。是日岳家照例请本家、亲戚、朋友来家设宴款待,而后双归。女家要预先备好一包食品,给归宁随从之男孩带回,归时不得迟至日落。

旧时婚后头三年,“妈妈论”非常之多,至今有的还流行在民间。

住六,指春节新婿在岳家住宿六天。

住十晌,指新妇在婆家住十天,须返回娘家住一个月,再回到夫家。

躲灯、躲火,指正月十二、十五这两天,新妇不能见到婆家灯火。

八字喜字合婚

正月十六这一天,新妇必须赶到婆家,过七、八、九三天,说是不过七死小妮、不过八死一家、不过九死二口;不出正死公公。所谓出正,就是阴历二月初一,新妇必须离开婆家回娘家,若是大月上午离开婆家,小月下午离去,还有正月十六这天,新妇由娘家回婆家时须带上饼和肉,说什么“饼和肉,日子过的厚;不带肉,婆婆烂块肉。”

过清明:清明节三天,新妇要赶到婆家,否则,清明过死公公。

过芒种:头芒种新妇须到婆家,不然,过了芒种,婆婆得黄病。

腌咸菜:十节一,新妇要赶到婆家腌咸菜,说什么不腌咸菜,婆婆死得快。

喝了腊八粥,新媳妇往婆家溜,过了腊八日死女婿。

腊月二十一、二十二这两天,新妇不在婆家,若在婆家,先妨公公后妨婆婆。

结婚日期既定,再也不能挪动,说挪一挪死婆婆,动一动死公公。

……

上面诸多论道,虽仅限于未满三年之新妇,但也纯属无稽之谈。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妇女要求解放,要求婚姻自由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力量。尤其是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后。定男女终身命运的“庚帖“已成为废纸。相爱之男女青年,到人民政府登记取结婚证书,乃为法定夫妻。女子出嫁以索取财物为耻,婚礼从简,不求奢华。到一九五七年后,极左路线强调对资本主义道路和资产阶级思想斗争,忽视了传统恶习和封建迷信余毒对人民精神的污染,视而不见,习以为常,却把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看作资产阶级情调予以非难。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至今,深州的婚礼风俗一般是先由介绍人搭桥,男女双方同意后,介绍人陪男方到女家“相亲”;相中,遂定日期,女方由介绍人伴随到男家“看家”,男方备酒迎之,并请亲友奉陪,赠送女方一些礼物,谓之“见面礼”;遂后男方亦由介绍人陪同携带礼物,到女家拜见岳父母,称之“认门”,女家亦以信物相赠,作纪念。

八字喜字合婚

接下来是男家置办酒席,宴请介绍人和亲友,双方“订婚”领取结婚证书,准备结婚,婚礼一般是新旧合参。于“报期”、“彩礼”(分大礼、小礼),男方到女方家迎娶,宾客陪同前往,女方亦选派男女亲属三、四人送亲,亲朋挚友赠送喜幛、被面、花瓶、茶具等礼品,宴请宾客,入洞房,闹房吃喜糖,然后回门等,这种男女结合,较之以“八”字定终身,成婚配于媒妁之言进了一大步。但由于双方交往不密,相互了解不深,所以凑合者多,情投意合者少。更严重的是婚前索取嫁礼逐步升高,如家具须多少腿(大衣橱、写字台、酒柜之类,以腿计数);还讲究多少部件,先是风行“四十八条腿”和“四大件(飞鸽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近年“腿”似乎已经过时,向“组合”发展,对“部件”也趋向高档,诸如大彩电、电冰箱、双卡收录机、双缸洗衣机、席梦思床,至于一般电视机、电风扇、录音机已不稀罕。致使男家倾箱倒柜,债务累累。但建立在真挚情感、情投意合、不图物质享受的伴侣也不在少数。至于摆脱旧式结婚礼仪,举行旅行结婚的。近年此风正在兴起,多是干部职工阶层。

旧时,妇女以再嫁为耻,亡夫后,宁愿守寡,不肯再嫁;而有钱男人,却连娶三房四妾;寡妇再嫁,亡夫之父母、伯叔、乃至兄弟均可向男家索取大量财物、钱财到手后,夜间将孀妇抬到荒野,然后再进新夫家们。今日此风以废,男女均可再娶再嫁,并受法律保护。

八字喜字合婚

本文是父亲田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作品,时过境迁,与当下深州的婚礼风俗有很大出入。[握手][作揖][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