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合婚测试题 八字合婚测试免费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2

细数唐宋八大家,其中年龄最小、寿命最长的一位,就是苏辙。

他享年73岁,与同时期不到60岁的平均寿命比,绝对算高寿。

且不论苏辙著述经、史、子、集动辄百八十卷的勤奋;也不说他朝堂上进退起伏、政绩颇佳的能力手腕;单是他为人处事的一点真心、几分暖意,就让人望尘莫及:

于国家,他是忠臣也是良相;

于兄长,他是软肋也是铠甲;

于子女,他是榜样也是依靠。

如此看来,苏辙就是一个不吵不闹不炫耀,于国于家都可靠的人。

八字合婚测试题

鲜衣怒马,敢许社稷以箴言

公元1061年夏末,暑气还未消散,但走出殿试考场的苏辙,仍不自主地打了个冷颤。

阳光炙热,却暖不了心。

他很清楚,自己一时热血,将犀利的言辞付诸笔端,不仅痛陈政事得失,更是连皇帝的宫禁之事都横加指责。

苏辙是真敢说啊,他在答题卡上明晃晃地编排皇帝:

沉湎于酒色,不理政事,不听逆耳忠言,倒是对枕头风惟命是从……

苏辙直接给宋仁宗的岗位表现打了差评。

初考官胡宿看见这言论,认为简直是“大逆不道”,必须不能及格。

但覆考官司马光却说,这是一篇“状元榜作文”,这年轻人表达了自己想说、却不敢说的心声,文采斐然,勇气可嘉,和他兄长苏轼的文章不相伯仲。

双方意见不能统一,于是将试卷摆到宋仁宗面前,圣意天裁。

皇帝面对这样的答卷,也不禁老脸一红。

但彼时的仁宗,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本着“爱惜人才、宽容仁厚”的原则,压下了脸上的血气,尴尬道:

“既然选拔的本意,是让人提意见,如果因为提意见的对象是我,就直接淘汰,是不是有点打脸啊。”

一场争论,宣告结束,最终苏辙成功通过了殿试。

八字合婚测试题

苏辙原以为,自己肯定会落榜,毕竟得罪的是皇帝。

但他觉得,即使落榜也无悔。

答卷虽有大不敬的嫌疑,但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国为民为社稷。

不能因为这场考试意义重大,就忽略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年少不轻狂。

鲜衣怒马剑出鞘的年纪,哪能没点热血。

能言极谏,不就是让我提意见嘛,如果这时都不敢提,又何谈对国家的忠诚、可靠。

正所谓,落笔无悔。

但最终的结果,却与苏辙原本的预想大相径庭。

宋仁宗不仅没怪罪苏辙,反倒暗自庆幸,自己听取大臣劝谏,推迟了考试日期。

仁宗甚至对皇后说,这次殿试的收获不小,给子孙后辈物色了两个宰相之才。

李方叔在他的《师友谈记》中有过关于 “推迟考试”记录:

殿试时间本应在8月中旬举行,但临考前苏辙病倒了,别说参加考试,自理都费劲。

相国韩魏公知道了这件事后,立刻向皇帝奏请延期考试,理由是:

今年制科考试,苏轼、苏辙声望最高,苏辙因病没法考试,这不是大家所期望的。

结果皇帝准奏,这才成全了苏氏两公子同时中进士、同时过殿试的“学霸+考霸”威名。

可能考场一路绿灯的兄弟俩,耗费了太多的人生运气,所以在官场仕途中,哥俩才会一再遭遇红灯。

八字合婚测试题

与子同袍,能许兄弟以真心

苏辙只比苏轼小2岁,幼时和哥哥一起习字、玩耍;

少时,一起听母亲讲《后汉书》、受父亲“藏书教子”的熏陶培养;

直到青年时,奔赴考场、初入职场,两人始终结伴携手,共同成长。

有情有爱的原生家庭,是人最丰厚的精神资产,能量环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也许在世人眼中,苏轼之于苏辙,是这样酸溜溜的存在:

没你的时候,我往人堆里一站,还是个角儿,有你在我就成陪衬了。

但在苏轼眼中,苏辙自带主角儿光环。

苏轼曾无数次疯狂刷屏,炫耀弟弟,说他才华出众、心思细密、情义真挚。

在“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辙倾尽全力,给予哥哥全方位的守护。

他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派人通知哥哥,让苏轼有所准备;

在所有人都沉默不语时,他冒死上书皇帝,言辞恳切地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官职,换哥哥一张保命符。

八字合婚测试题

当然,皇帝不觉得这是个好交易,没有同意。

苏轼锒铛入狱,在误以为自己命不久矣时,买通狱卒,将“临终遗言”带给苏辙。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辙在感动抹泪之余,马上想到,这篇诗文句句肺腑,真情流露,能打动我,是不是也能打动皇帝,于是果断转发。

也许,人缺什么就会向往什么,这样的手足情深,与皇家的兄弟阋墙相比,更显珍贵。

皇帝最终选择放苏轼一条生路,有几分也是念着这份情谊吧。

无事时,陪你闲话家常,互诉衷肠;

有事时,为你两肋插刀,蹈火赴汤。

苏辙对待苏轼的这片真心,日月可鉴。

因此,苏辙的名、字,总是不间断地出现在哥哥的各种作品中。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苏轼的诗词中,光是题目带着“子由”的,如示子由、和子由、答子由、怀子由等等,就足有100多首。

在那篇令“余词尽费”的《水调歌头》中,苏轼更是在开篇就写明:中秋节,喝醉了,写了这首词,想子由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多年未见的弟弟,总能勾起心中最柔软的牵念,烫贴着胸口。

即使远隔天涯,想你的时候,家就不再遥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慨,正因由心而发,才能一叹千年。

由此可见,对于苏轼而言,苏辙的一片真心,乃情之所系,既是软肋,也是铠甲。

八字合婚测试题

破家嫁女,愿许家人以珍爱

有人说:

一个人对待家人的态度,往往是较为真实的人品体现。

受苏轼案牵连,苏辙被贬筠州。

苏轼被贬黄州,是只身上路,走得轻快,却将一家老小都托付给苏辙。

苏辙也要南下筠州,两家人、几十口,浩浩荡荡的队伍,路途上几个月时间。

衣食住行,哪一样都得苏辙打点安顿,哪一样离得了钱。

人生的不惑之年已过,苏辙终于明白:

世上风云变幻,不可预料,头顶的帽子有时不如囊中的银子,更能带给人安全感。

八字合婚测试题

公元1085年,神宗皇帝驾崩,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苏辙被征召回京。

在短短七八年的时间里,苏辙从秘书省校书郎一直擢升,做到了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相的位置。

加速的升迁、斐然的政绩,无不说明苏辙的参政议政能力,绝不是纸上谈兵。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

在此期间,他还曾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出使契丹。

虽达不到苏轼描述的“归来骏马换倾城”的程度,但收获着实不小,买房置地不在话下。

但好日子没过几年,高后驾崩,哲宗亲政,苏辙因之前与李清臣结下的梁子,惹怒了哲宗,再次被贬出京。

这一次,汝州、袁州、筠州、化州、雷州、循州走了一圈,其中辛苦自不必说。

但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苏辙都力求成为家人背后的倚靠。

俗话说,儿女都是债。

对于这句话,苏辙体会更深。

当时的宋朝,厚嫁成风,虽然男方也给彩礼,但数量上并不完全对等。

苏辙早年在蜀地娶卢氏为妻,到他三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十个孩子。

林语堂就曾笑言:苏辙闷声不响地光生孩子了。

这十个孩子,三男,七女(其中五人有婚配记录),仅婚嫁一项支出,就是一笔巨款。

苏辙在自己的日记中,就记录过“破家嫁女”的事儿。

为了让女儿顺利出嫁,他卖了在河南新乡购置的一块地,凑了九千四百缗。

当时的一缗是1000文钱,和一贯钱相同。

有人研究过,按照宋朝当时的购买力,一贯钱相当于现在的800元,也就是说,一个女儿出嫁,带走了750万的嫁妆。

可见,苏辙 “破家嫁女”的形容,确属白描写实,毫不夸张。

在女儿的幸福面前,他既不是一国宰辅,也不是被贬罪臣,更不是什么唐宋八大家,他就只是一个爱女心切的父亲而已。

八字合婚测试题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一副对联,千古佳话。

八字合婚测试题

但有时候,也会听到这样的发声:

和哥哥苏轼、父亲苏洵比起来,苏辙像是买二赠一的“添头”。

这就未免太看低“唐宋八大家”的选拔门槛了。

客观讲,苏辙的诗文,传唱度确实不及苏轼,但这就好比读史书看政局的,与那些赏诗词听歌赋的,可能根本就不是同一拨人。

苏轼更像一个情感外放的大V主播,洒脱豪放、死忠粉众多;

而苏辙就属于那种时常在《求是》、《半月谈》上发表社论的深耕者,压根不在一个赛道上。

八字合婚测试题

苏辙一生,做过高官,下过农田,监管市场卖过盐。

但无论社会角色如何变化,他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对待手头的事、身边的人,始终保持一颗真挚的心,踏实、温暖、可靠。

这,可能也是苏辙长寿的秘诀之一吧。

作者 | MAX,终身学习践行者,把读书当甜点,以学习做奶茶。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