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八字合婚 先把自己的心从横杆上摔过去

频道:八字 日期: 浏览:2

西安八字合婚

在老西安的礼俗里,婚俗是最为完备的,透着老道娴熟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民间的特质特色。讲讲老西安的婚俗,也让后之来者懂得些老西安男欢女爱的风俗。婚姻是凡人的一件圣事,得投缘,得“合六礼”,还得看前世的修行和今世的造化。在老俗老礼里,男人娶妻如布袋里买猫,新娘子是丑是俊只有进了洞房、掀了盖头才知道,很像在赌场里“掷骰子”“纳宝”。掀了盖头,姑娘眉彩生动、花噗愣瞪,算你手气好;掀了盖头,姑娘簸箕嘴、烂眼窝,归你倒霉。对姑娘来说,“出门”也是一件顶顶要紧的事情,很像第二次投胎。嫁得好,嫁个穿袍坐轿的;嫁得孬,嫁个提鞋掉帽的。在老西安有一句口谚说得生动:“嫁个财东数现洋,嫁个屠夫翻大肠?选”有大户千金下嫁到屠户屋里“翻大肠”的,也有穷汉苦窖人家的姑娘嫁到财东家“数现洋”的,这就是老西安婚俗能够延续千百年的道理。老西安的婚俗饱含着人情人性的因素。

对新郎和新娘而言,婚姻很像赌场上的“洗牌”。哗哩哗啦一阵搓洗,13张骨牌站到了面前,是喜是 悲,只有自己心里明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是万万抗拒不得的!

老西安把男方结婚叫“娶媳妇”,把女方出嫁叫“姑娘出门”。把婚姻进行的过程叫“合六礼”。“合六礼 ”的每个过程都必须选定“黄道吉日”;同时,“合六礼”的过程必须在日头正午(12点以前)的时候进行。老西安的媒婆行忌讳“后晌”说媒,说童男童女是原阳原阴,日头正午是“合阴阳”最好的时候。当然也有媒婆下午或晚上出门“圆亲”的,那必定是给二婚头或者 寡妇说媒。结婚之日,洞房的门眉上一定要张贴“六礼告成”的横幅。

“六礼”是森严的,但“六礼”却是自然行成的,城里没有“六礼监督委员会”,也没有专门为“合六礼”颁 发的法律法令,“六礼”完全靠男女双方的家长自觉尊行。

婚姻的开始,儿女长到15、16岁的时候,家长就开始央请媒婆或亲朋好友给娃“瞅识”对象。男女双方家长的主要条件就是——年龄相当,门当户对。特别是男方,在选择对象时非常慎重,因为媳妇娶进门就要终生在一个锅里搅饭杓了;娶个好媳妇,上炕一把剪子、下炕一把铲子,贤惠而忠孝;倘若娶个搔搅不贤、皮多肉少的“尖嘴子”?穴喜欢播弄是非的媳妇?雪,那就家无宁日了。因此,在“圆亲”之初,双方父母后先行打听,如感到对方基本满意,再行“背见”之礼。

“背见”是婚事进行的第二个项目。在媒人走动说合,男女双方家长没有太大意见的情况下,媒人会安排男女双方父母在茶铺子“说话”。男女双方基本上不参加“背见”。进入民国,也有男女双方参加“背见”之礼的。所谓“背见”,就是不打招呼的“相媳妇”,即男方家长或姑表亲、舅表亲借机会审视未来的媳妇,趁姑娘到亲朋家拜节拜年,男方家人佯装问路对姑娘做一回仔细观察,观察其相貌、身材、走动、言语等。在老西安,男女双方多在庙会上或戏楼下进行“背见”。经过了“背见”之礼,男方对女方的模样满意了,下来进行“下定”之礼。

所谓“下定”,就是依女方要求、把“彩礼”通过媒人递交给女方家长。倘若女方家长收下了“彩礼”,这门亲事就算基本说定。在男方“下定”给女方的时候,往往女方也给男方行“回定”之礼。1913年西安流行的“彩礼”是二十捆棉花,外带里面三新的四季衣裳一至两套;1937年流行的“彩礼”是现洋5至11块,外带四季衣裳一套;1956年流行的“彩礼”是500块人民币;1963年流行的“彩礼”是300块人民币。等到“文革”开始,女方家不敢收“彩礼”了,改“提条件”,流行的“条件”有:三转一响带咯嚓(自行车、收音机、手表等)。女方给男方的“回定”往往是一块手帕或几尺衣料。经过了“下定”以后,男女双方家长开始准备“合婚”之礼。“合婚”就是男方要求女方将姑娘的“八字”(即出生肖年、时辰等)送到男方家,看与男方“八字”有无克冲。女方家把姑娘的“八字”装进“拜帖匣”,托媒人转交男方。男方父母把女方的“拜帖匣”捧进厨房,敬拜灶王爷、龙王爷诸神之后,把女方的“拜帖匣”压在香炉底下,倘七日之内全家平安无事,这门亲事就算板 上钉钉了?选男方开始张罗着请算命先生掐算“合婚吉日”。

在亲事已成定局之后,为回答女方,男方即将订婚的礼物衣料、银货用红布包好托媒人送抵女方。女方往往以“四色”(刺绣品)回赠男方。下来该“过礼”了。“过礼”也叫“大回答”,这是婚礼之前的最后一道手续,女方往往借“过礼”之机大肆敲诈,因为这是“姑娘出门”之前的最后一次“敲诈”的机会。

<ul=n1;w0.19>迎娶之日,新郎身穿缎子长袍,头戴礼帽,礼帽的两边斜斜地插两根金花,斜披红绸,胸膛上佩戴着红绸大花,很像“新科状元”的打扮,所以在老西安也把结婚之日的新郎称作“小登科”。开始迎亲,首先要鸣鞭放炮,新郎从屋里出来,高高兴兴地上了轿,前面有吹鼓手吹打,后面跟着抬食盒的本门兄弟,食盒内装着男方给女方祖先预备的“献饭”。<ul>迎娶新娘的时候,男方家必须准备一红一蓝两挂轿子,新郎坐蓝轿,红轿是给新娘预备的。

迎亲的队伍到了女方家门前,女方家七姑八舅也要燃放鞭炮,等新郎下了轿,七姑八舅则赶忙进门,关门讨要“封儿”(红包)。伴郎出面交涉,从门缝里把“封儿”递进去,然后才得进门。新女婿第一次进入岳丈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认祖先”,即给女方家祖先 的牌位磕头,并把从家里抬来的“献饭”给女方先人“贡”上,然后跪在地上给女方家祖先磕头三个。给女方父母磕头,给女方长辈逐一磕头。礼毕之后,新郎入席就餐。新郎就餐必须吃的是一碗“喜面”(面条),女方家的小辈人经常借此机会捉弄新郎,或者给“喜面”里 大放盐醋,或者给“喜面”里埋伏辣椒,新郎苦不堪言,但这碗“喜面”还得吃。说说姑娘在“出门”前的准备。老西安是一座千年帝都,你从出嫁女子的装束里,就不难看出几千年封建制度对这一方风俗的影响。老西安的新娘完全是宫妃的打扮——头戴凤冠,身穿霞披,胸佩古镜,腰束玉带。新娘在走出娘家门的时候,有一段约定俗成的“哭唱”,俗称“骂媒”。老西安的姑娘们会在“骂媒”的时候,准确地表达对娘亲的感激,其哭腔哭调婉啭曼妙,颇富辞采。

新人的花轿来到婆家之前,新媳妇不得马上出轿。婆家的七姑八嫂会端着酒壶酌一小杯酒让新娘子抿含,另一个婆家姑嫂手持熨斗在轿子内外绕熨一圈,为新娘子驱邪,接着就是“打醋滩”,由执事用醋泡好的烧得滚烫的小石头放在铁勺内绕轿三匝,以示驱邪;还有手持火把绕轿三匝,以示过门后“日子红火”的。

等到“落轿”的时候,新娘子已在婆家门前被折腾了一顿饭的时间。这时有两位“扶女”揭开轿帘搀扶新娘出轿。新郎在前牵着红绳,新娘顶着盖头跟在后面。当新娘下轿时,执事将红毡铺在地上,依旧俗新娘在没有“拜堂”之前,双脚是不能捱到土地上的。当新娘踏着红毡往喜堂走的时候,“撒草人”提着麦头、唱着吉祥话语的顺口溜,朝新娘、新郎头上撒金(甘草)撒银(谷草)。执事一边“撒金撒银”一边吆喝道:“一撒金、二撒银,新媳妇今儿进了门。”倘若进了院子门,冲门有土地堂(神龛),执事就唱道:“进门土地堂,家有万石粮。”执事一边大呼小叫地制造热闹气氛,一边把麦斗里的谷草、核桃、红枣及五谷抛撒在一对新人身上。 新人进入“喜堂”后,开始举行“大礼”——拜堂。首先由“唱礼先生”执仪(如司仪),先给祖先三叩首,接着“拜高堂”给阿公、婆婆三叩首,下来是“夫妻交拜”,接着给参加婚礼的长辈磕头,直磕得新郎、新娘支持不住了才肯罢休。最后宣告新娘入洞房。

进入洞房后,首先由“扶女婆”扶新娘子站立在炕沿前,暗示新郎悄悄站在炕上,抬腿在新娘子头上 左右右绕三下(俗称跷尿梢),以示男权至上。

等到“扶女婆”走出洞房,新郎才颤抖着“掀盖头”。

新娘的盖头被掀开了。这时,“扶女婆”手里拿着丝线进了新房的门,开始给新娘子“刻脸”?穴铰拔眉毛?雪。

新婚大礼之后,晚上还要“耍媳妇”(闹洞房)。

夜深人静,洞房里红烛高照,一对原本陌生的男女,开始准备生儿育女的事情。

新娘子哝腔哝调地说:“娶到的媳妇买到的马,任你骑来任你打。”

新郎说:“打啥呢?心疼还心疼不过来哩!”

接下来还有“回门”“宁十”“送糕”及新年“送灯”等礼节。等到第二年开春树上绽放花苞的时候,新娘子的肚子已经“冒尖”(怀孕)了。(著名作家:鹤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