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长青校区大门
无意间看到头条上的“开学季”征文活动,突然间就想起了我的母校—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十年了,翻看大学时候的照片,心中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想起曾经谆谆教诲过我的老师们。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教会我思考,教会我求知,教会我睁开眼睛去观察世界,教会我迈开脚步去体验生活。
他们对我言传身教,引领我泛舟知识的汪洋,指点我攀越思想的高峰。他们不求回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挥洒青春,传递信念,以学而不厌之心,做诲人不倦之事。
一路走来,一路回味,细数这些优秀的老师们,他们独有的气质和风度,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在我的成长轨迹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在他们中间,别具一格的王老师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一言一行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山师本部
作为一个老学长,与其即将进入山东师范的大学的学弟学妹们提什么入学建议,不如通过我的这篇回忆文章,让你们明了一个道理:在大学里,如果遇到你欣赏的老师,一定不要失之交臂,善待他们,从他们的言谈身教中,汲取营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好了,开始进入正题。
初进大学之门,感觉挺失望的。我心目中的大学,是打破陈规、思想自由的学术圣地,大学老师不但能“传道授业解惑”,更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善于启发思想,会把我们带进一个自由学术的世界。但我遇到的老师都如雕像一般,整堂课上一副表情沉到底,一股腔调响到底,一本教材念到底。心中难免失望,直到王老师出现在课堂上,才激起我对课堂的兴趣,燃起我对思想世界的追求。
他,别具一格,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时时散发出厚积的学者魅力,一言一行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山师本部
王老师是个可爱的小老头,他的上课风格绝对能让人“眼前一亮”。他头发不多,“聪明绝顶”,意气格外风发,他的上课激情能将古代汉语那古老的文字、古老的句段焕发现代的青春活力,其激情燃烧的劲头丝毫不输给年轻人。当时,我和死党们用十六个字来概括王老师上课的特点,那就是“活之蹦之,乱之跳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每想起这十六字,王老师与那些古老的小篆,就在我的大脑里翩翩起舞。
长青校区
王老师的课堂不墨守陈规,几乎每节课都有创新之处。他对我们说“课本是你自己的,应该由你自己去读,课本不是课之根本,根本在课本之外”。王老师的这几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认识到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眼光不能太狭隘,既要能走得进“课内”,又要能走得进“课外”。在我走上教师岗位之后,我也时刻把这句话铭记于心,把从中得到的感悟分享给学生,学生也与我分享他们的感受,这不正是“站在教材上教”的体现嘛。
王老师最擅长的就是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模仿古人。其一颦笑,一举动,即将晦涩的文言文活生生地“翻译”出来,同学们在笑声中深得古文之意、涵泳古文之魅力。王老师的课堂并不局限于古代汉语,而是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无所不包,涉猎极广。其以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彻底征服了我们那颗不知天高地厚的心。
山师本部
王老师课上是我们的良师,课下是我们的益友。当时我们在新校区,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每天早上坐班车从校本部过来,上完课就急匆匆地去赶班车,与学生们的交流非常少。王老师则不然,他上完课之后从不急着走,而是走到同学们中间,和大家谈论各种各样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有时候还和我们激烈辩论一番,非常有趣。经常出现的一幕是,王老师被一群学生簇拥着边走边谈,一直到他走上班车为止,王老师的超高人气引来车上其他老师艳羡的目光。曾经不止一位老师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为师当如王老师啊”。
我曾经问过王老师一个问题,我说:“王老师,毕业之后我想去当老师,教书育人。那你说,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成功呢?”王老师回答道:“我觉得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有教养的国民,培养有文化的人,文明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有文化的人呢?我觉得梁晓声那几句话很有道理: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王老师的这一席话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啊,培养有文化的人,何尝不是为人师者要力求实现的目标呢?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开杨老师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颜回赞美他的老师孔子的话。下走不敢自比颜回,但王老师得我辈这八字评语,丝毫不觉过。
王老师喜欢养花种菜,他曾经自嘲自己是个“菜花老头”。如果哪天我能再见到王老师,我会当面给他朗诵白居易的那首《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山师毕业学子